近日,生物学著名期刊《BMC Biology》(5yr IF: 7.508)发表了天津大学药学院尉迟之光教授团队在小菜蛾钙离子通道鱼尼丁受体磷酸化调节机理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Crystal structure of diamondback moth ryanodine receptor Repeat34 domain reveals insect-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sites》(BMC Biology, 2019, volume 17, Article number: 77,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5-019-0698-5)。论文第一作者是药学院硕士生徐彤,通讯作者为尉迟之光教授,天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鱼尼丁受体(RyR)是位于肌浆网膜的钙离子通道,在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反应中起到核心作用。作为最重要的杀虫剂靶标之一,每年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杀虫剂全球销量超过数十亿美元。尉迟之光团队解析了昆虫RyR重要的磷酸化功能域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了其与哺乳动物RyR的显著差异。研究团队利用蛋白质谱学方法发现昆虫RyR受PKA磷酸激酶的调控具有温度依赖性的特性,可以帮助昆虫适应周边环境温度变化,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细胞内钙离子信号。研究还发现昆虫RyR具有昆虫特异性的小分子结合口袋,可能成为新型杀虫剂的潜在结合位点,为开发具有种属特异性的绿色农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