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化学结构复杂,多个手性中心的存在更使其包含大量立体异构体组分,为其手性质量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环糊精聚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衍生物,在保留环糊精空腔结构的同时提高了环糊精单元的浓度,易于与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同时,超分子结构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的立体选择性,有利于天然产物中复杂对映体组分的手性分离。全面了解手性固定相的内在识别机理有助于设计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手性固定相并促进天然产物手性质量控制的发展。然而,在分子水平剖析手性固定相的立体选择性相互作用过程以及阐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贡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陈磊副教授课题组首次设计合成了基于星型环糊精聚合物超分子结构的多模式手性固定相(Sil-Star-CD CSP),为天然产物中具有多个手性中心的复杂手性组分的立体异构体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Sil-Star-CD CSP具有良好的立体异构体分离能力,对多种喹啉生物碱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因子可达到2.00以上,对儿茶素立体异构体的分离因子为1.89。不局限于宏观的色谱分离结果,利用分子对接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探索了手性识别的理论模型并探讨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和具体贡献。应用手性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从“手性固定相-对映异构体”复合物的实际几何结构变化,验证了分子对接技术给出模型的可信性。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充分阐述了多模式星型环糊精聚合物固定相的手性识别机理,为超分子手性配体的设计和分子间识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以“Stereoisomeric separation and chiral recognition mechanism study of star cyclodextrin polymer as the chiral stationary phase”为题发表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2021级药学院博士生柏慧为本论文第一作者,陈磊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a.2024.34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