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孙燕燕主持学术报告环节。专委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晶教授首先给会议致辞,吴晶教授对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专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吴晶教授指出,药物经济学作为医学、经济学与政策研究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医疗机构决策、临床实践和患者福祉的重要桥梁。在全球医疗成本攀升、新药研发挑战加剧以及医保支付改革深化的背景下,药物经济学面临着许多机遇,也伴随着一些挑战。
在学术报告环节,吴晶教授以“天津市国家谈判药品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为题,深入分析了天津市在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实施中的政策创新与成效。天津市通过建立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提高了医保谈判药品的可及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随后,天津大学孙致宣博士围绕“天津市关于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中医疗机构结余留用情况分析”展开汇报,发现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在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减轻患者负担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医疗机构在结余留用资金管理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圆桌讨论环节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正翔主持。全体委员围绕药学服务、医疗机构制剂、集采政策、药物经济学研究及专委会工作方向等多方面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最后,专委会明确了后续应继续加强医院间以及医院与政府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医改政策的落实和完善。特邀嘉宾天津市卫生健康委食品与药械处冉丽丽也强调需要进一步关注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问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基层药品供应。药物经济学研究不仅要关注政策的短期效果,更要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为天津市医药医保政策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会议最后,由专委会委员、天津市医保局四级调研员韩丽娜和主任委员吴晶教授分别进行总结发言。韩丽娜调研员对专委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会议热议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药物经济学研究在医保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专委会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医保政策的优化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吴晶教授则鼓励全体委员继续发扬创新精神,以委员所在单位为基础,建立和深化科研合作关系,共同为国家与天津市药物经济学学科发展与政策转化做出更多贡献。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天津市药物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推动药物经济学在医药医保政策中的深度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专委会将继续围绕药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为天津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