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天津大学药学院主办“医疗保障与药物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津举行

2017-11-21

20171119日,“医疗保障与药物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研讨会由天津大学药学院与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共同主办。会议主要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医改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探索医疗保障价值,发挥药物经济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作用,以期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献计献策。同时,会议期间举行了“天津大学药学院医药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和“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揭牌仪式。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乔治城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9位学者进行大会主旨报告,分享了国内新医改的发展方向,药物经济学在新医改中的作用,以及药物经济学在国外的应用现状与展望。同时,来自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天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四川大学、解放军306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领导与专家共同参与了讨论,与200余位来自国内外各高校、企业、医疗机构学者共同探讨了医疗保障与药物经济学领域内的热点问题。

19日上午,天津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冯翠玲主持研讨会的开幕,同时主持了“天津大学药学院医药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和“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揭牌仪式。药学院院长Jay Siegel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天津大学健康科学平台,重点强调公共健康政策是健康科学平台的五项重要领域之一,同时详细介绍了药学院的创新教学、发展理念以及对未来健康领域科学与政策的展望等。在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刘俊秘书长的致辞中,提及在国家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市的医疗保险的发展情况,提及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改革方式,开展科学研究、专项课题,运用科学理论探索合理决策,助力“三医联动”的更好推进。

研讨会的主旨报告部分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报告为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与国家人社部社会事业保险管理中心黄华波副主任,两位对中国医改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高度总结。刘国恩教授强调我国医疗的主要矛盾是医疗资源丰富但过度集中在大医院,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是解决主要医疗矛盾的必要途径。而黄华波副主任报告的精髓为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医保治理创新,主要包括六个维度:认知、方法、制度、机制、管理、制度。第二部分受邀作报告的专家为北京大学史录文教授和沈阳药科大学孙利华教授,两位专家针对临床路径管理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报告。史录文教授认为在医疗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比控制费用更为重要的工作是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从而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促进“三医联动”的有效途径。而孙利华教授提出将药物经济学切入临床路径,为决策提供科学化的依据,也是推进“三医联动”的有效方法。

第三部分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药物经济学在国际中的应用与发展,邀请到的三位专家分别为美国乔治城大学傅正泓副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谢锋副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罗南副教授。其中傅正泓副教授介绍了精准医疗的经济学在美国的应用,谢锋教授分析了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加拿大的应用,最后罗南副教授重点介绍了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医疗体系及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并对药物经济学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第四部分进行报告的专家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主任董朝晖与天津大学药学院吴晶教授,两位专家对医药卫生领域当下热门的关于医保药品话题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董朝晖副主任分析了国家药品谈判时谈判政策落地以及该项政策的未来发展面临的趋势和需要完善的关键问题,为参会代表们提供了宝贵的药品谈判经验。吴晶教授向大家系统地展示了国际非创新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的三种制定方法,并基于其中的德国参考定价体系,利用中国数据开展了实证测算,为我国非创新药品医保支付价格的测算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方向。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和学者还针对药品的定价机制、中国医保未来的发展重点、如何平衡伦理与公共决策问题、原研药的垄断对价格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后,天津大学药学院吴晶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并对各位专家及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宣布“医疗保障与药物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