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有的人甘于放弃个人优渥条件,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候,选择和国家共甘苦共命运,沈家祥就是这样一个人;科学的问题有千万个,有的人勇于挑战难题,在人民健康最攸关的领域,最关切的问题上,选择和老百姓站在一起迎难而上,沈家祥就是这样一个人;教育的方式有千万种,有的人善于俯下身躯,在学生求知最懵懂的时刻,最需要的地方,选择循循善诱慷慨解囊,助力学生成功,沈家祥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召开纪念沈家祥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缅怀沈家祥院士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为国奋斗、为民研药、为党育才的宝贵精神。激励广大师生胸怀国家、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为加快建设双一流国际知名大学,早日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在致辞中指出,沈家祥院士是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可敬的“大先生”、是天大人的杰出代表,是坚守初心、矢志创新、立德树人的典范。对沈家祥精神的学习、传承和发扬,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杨贤金强调,全校师生要学习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学习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学习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崇高品格,以实际行动弘扬和传承好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把立德树人的各项工作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天大力量。
南京市第一中学校长朱焱、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于广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毛志远、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刘素娜、天津药物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邹美香、国家药监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同志、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褚国彪、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佩琢、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冯翠玲、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沈家祥院士家属沈坚等沈院士生前学习工作单位代表及亲属、好友、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来宾们纷纷发言,共同缅怀沈家祥院士,分享和交流对沈院士精神的理解与感悟。会议由天津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玲主持,天津大学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师工作部、档案馆等相关部处负责同志,以及天津大学药学院领导班子及师生代表等参加座谈。
我国药代动力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高度评价了沈家祥院士在抗生素研究以及天然药物到创新药物的攻克上做出的重要贡献,沈家祥先生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立、自主、自信、自强。刘院士回忆了沈家祥先生生平事迹,分享了沈先生先后十余次赴瑞士,同国际同行据理力争为“国药”青蒿素正名的故事。2004年初,沈家祥毅然婉拒了泰国最高医学奖,在他执意推荐下,该奖项最终授予了“中国青蒿素团队”,刘院士赞誉沈家祥院士是一位值得我们倾佩、学习和纪念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制药专家委会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深情回忆了沈院士的为人为事,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无不体现着沈院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扎根一线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干事积极认真的态度。陈院士表示,沈家祥院士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一生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科学报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出代表,他的奋斗精神是广大科研人员和知识分子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征程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发扬。
沈家祥院士中学就读于南京市立第一中学,来自沈院士母校的朱焱校长于座谈会上指出沈家祥院士作为校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母校学子的楷模和榜样。南京一中致力于培养沈院士这样的“国之大者”,创设院士“1”课堂,成立“江苏少年工程院”等,引导青年学子了解科技前沿,学习科学家精神,播撒科技强国的种子,传承和延续“崇教劝学、兴贤育才”的精神,培养出更多的像沈院士这样的卓越学子,报效祖国。
沈院士在父亲潜移默化地影响下,考取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现中国药科大学),选定了终生的努力方向。座谈会上,来自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于广琮向杰出校友沈家祥院士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于校长表示中国药科大学为有沈先生这样杰出校友感到自豪,他的精神鼓舞后人登高望远、努力奋斗、精进前行。药大人要在新时代传承先生的遗志,凝聚起更强的发展正能量,为建设“健康中国”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中国成立在望之际,沈院士毅然于海外归国,赴大连进行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毛志远于座谈会上高度赞誉沈院士,他代表化物所对沈家祥先生为我国科技事业、为大连化物所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深切的缅怀和追思。大连化物所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特别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发挥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中国刚刚成立,沈院士以国家需要为己任,赴东北制药厂日夜奋战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研制出氯霉素的合成工艺。在座谈会上,东北制药研究院院长刘素娜谈及此事,感触很多,她说沈家祥院士为新中国医药事业奋斗一生,作为晚辈,我们赞颂沈家祥院士的丰功伟绩,更从他的身体力行中汲取着爱国精神。制药人的实际行动就是对沈家祥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最好的继承和缅怀。
上世纪50年代,沈家祥院士隨当时设在东北制药厂的轻工业部医药工业研究室搬迁到天津,在建立的化工部华北设计研究院华北分院药物室主持工作。来自天津药物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邹美香于座谈会上表示沈家祥先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和他一起共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天津药研院和天津大学药学院多年来一直在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希望双方共同传承沈院士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责任感、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继续加强合作,共同为我国的医药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时期,沈家祥院士调入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主持引进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医药体制改革的构想。座谈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国家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沈先生站在人民与国家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了许多的改革建议,有力加强了医药行业的管理,为祖国的医药事业的管理与研发做出重要贡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不负众望,继续前行,完成好老一辈科学家的寄托与期望。
沈家祥院士一生致力于“让中国老百姓吃上便宜药、放心药”,成功攻克氯霉素、维生素A、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多个国家急需的药物合成技术难关,来自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褚国彪副总经理于座谈会上讲到沈院士一生的工作都是围绕国家和百姓需求开展的,作为新的一代中国药研人将继续沿着沈家祥院士的足迹,秉承老一辈创业者积淀的经验和文化,不辜负沈老创立中国药研时的期望,在医药研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座谈会上沈院士指导的博士生、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佩琢回忆了从师于沈院士的求学经历,“先生不仅是我事业上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领航者。”在张佩琢的印象中老师每天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工作起来从来不知疲倦,“老师特别重视培养我们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他说读博士就要勇于碰难题、冒风险,老师对我的读博生涯乃至一生影响很大。”
2001年,沈家祥院士来到天津大学药学院任教。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天津大学药学院原党委书记冯翠玲满怀深情回忆了与沈院士共事时光。沈老在天大药学院期间,虽然已然年迈,但仍亲自为本科生授课,悉心指导研究生,用心呵护着学院的每个人、每件物,希望青年学子能够传承沈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沈家祥院士一生都致力于我国的药学事业,曾主持沈家祥院士事迹采集工程、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讲到,沈家祥院士身上有三点特别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第一条是滚烫的爱国之火,积极响应国家需要去开拓自己的事业;第二条是赤诚的爱民之光,毕生以“要做用的起的好药”为追求,来回馈祖国和人民;第三条是执着的科学精神,以身作则用锲而不舍和科学严谨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
沈家祥院士的儿子沈坚先生也参与了本次座谈会,他表示非常感谢天大收集父亲宝贵的资料,非常感动父亲生前的好友同事及学生线上相聚。沈坚先生回忆了父亲退休后创建北京集才药物研究所,以及2001年来天津大学参与创办药学院的故事。他回忆起当年父亲向天津大学药学院捐资助学的情景时,“父亲特别坚决,他说这是最后他能够为社会和天大药学院做的一些事情”。朴实的话语再次感动了现场师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与会师生从不同角度追忆了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沈家祥院士为新中国医药事业做出的光辉业绩,追思了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虽然沈院士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沈家祥精神永放光芒。本次展览和座谈会缅怀先生功绩和追求,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光荣传统,将再燃广大师生的科研报国激情。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要传承好老一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坚守信仰、始终报国,甘于奉献、不畏牺牲,矢志创新、不懈奋斗,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天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