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药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药学创新人才为目标,从建院伊始就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励志打破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目前,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推行全英文、国际化教学改革,引入了国际教学理念和方法,其实质仍是致力于提高学生国际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助力他们成功走上药物科学家、职业药剂师、或药事管理者等职业道路。
为实现这个目标,学院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原来的64学时/学期增加到128学时/学期,并且实行密集化培训。第1、2学期,进行常规的基础实验课程,配合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第3、4、5学期,在专业实验课程中以项目为载体,开展综合设计型实验,实验结果通过报告答辩形式进行汇报,系统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以及与科研相关的各项素质;最后3个学期,学生选择导师并进入相应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由专业老师进行系统指导,完成毕业论文。
具体课程安排为:第1学期,基础化学实验;第2学期,基础生物学实验;第3学期,有机化学实验;第5学期,生物化学实验;第5学期,药学相关实验。每学期128学时以上,4学分。
中心教师治学严谨,结合专业的前沿发展趋势,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实验课程独立设课,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药学院实验课程独立设课,与理论课程相互配合,相辅相成。通过“模块化”、“阶梯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原动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创新能力,落实教学效果。
2)注重实验操作,训练科研思维。在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所做实验与背景知识紧密联系,设计应用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进入中心做的第一单元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非常简单基础,但是在单元项目最后,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未知塑料样品的密度,推测样品的成分。看似简单的实验,既是前面基本实验的综合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对塑料成分、密度等性质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联想与科研思维。
3)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培养学生导师。研究生助教(TA)制度,是国外普遍实行的本科实验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引入中心,每个TA负责4-8名学生,协助任课教师监督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操作、实验习惯等,及时答疑、协调、反映各种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和实验教学效果。而TA在此过程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科研技能同时培养了组织管理与协调沟通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4)多元考核,客观评价学生成绩。探讨科学性、多元化的实验考试考核办法,积极修订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条例。实行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实验素质相结合的评分标准,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实验成绩。总成绩=平时实验操作成绩(预实验报告、操作、态度)×0.3 + 实验报告成绩(数据的正确性和分析综合、联想应用心得)×0.3+ 创新报告成绩(带实验、创新)×0.4
为进一步培育中国前沿科研人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toddart教授本人亲自提供奖学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钻研,资助学院学生开展药学及相关领域中具有高度原创性及学术性之研究工作。
中心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强、实践科研综合素质高,本科生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率26%,居全校之首。此外,学院毕业生也获得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的青睐。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均为100%。这些毕业生与学院和中心保持良好的往来,将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改进建议传递回来,为中心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
为实现这个目标,学院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由原来的64学时/学期增加到128学时/学期,并且实行密集化培训。第1、2学期,进行常规的基础实验课程,配合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第3、4、5学期,在专业实验课程中以项目为载体,开展综合设计型实验,实验结果通过报告答辩形式进行汇报,系统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研究能力以及与科研相关的各项素质;最后3个学期,学生选择导师并进入相应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由专业老师进行系统指导,完成毕业论文。
具体课程安排为:第1学期,基础化学实验;第2学期,基础生物学实验;第3学期,有机化学实验;第5学期,生物化学实验;第5学期,药学相关实验。每学期128学时以上,4学分。
中心教师治学严谨,结合专业的前沿发展趋势,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实验课程独立设课,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药学院实验课程独立设课,与理论课程相互配合,相辅相成。通过“模块化”、“阶梯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及学习原动力,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创新能力,落实教学效果。
2)注重实验操作,训练科研思维。在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所做实验与背景知识紧密联系,设计应用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生进入中心做的第一单元实验——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非常简单基础,但是在单元项目最后,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未知塑料样品的密度,推测样品的成分。看似简单的实验,既是前面基本实验的综合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对塑料成分、密度等性质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联想与科研思维。
3)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培养学生导师。研究生助教(TA)制度,是国外普遍实行的本科实验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引入中心,每个TA负责4-8名学生,协助任课教师监督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操作、实验习惯等,及时答疑、协调、反映各种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验室运行的安全性和实验教学效果。而TA在此过程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科研技能同时培养了组织管理与协调沟通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4)多元考核,客观评价学生成绩。探讨科学性、多元化的实验考试考核办法,积极修订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条例。实行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实验素质相结合的评分标准,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实验成绩。总成绩=平时实验操作成绩(预实验报告、操作、态度)×0.3 + 实验报告成绩(数据的正确性和分析综合、联想应用心得)×0.3+ 创新报告成绩(带实验、创新)×0.4
为进一步培育中国前沿科研人才,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toddart教授本人亲自提供奖学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钻研,资助学院学生开展药学及相关领域中具有高度原创性及学术性之研究工作。
中心助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强、实践科研综合素质高,本科生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率26%,居全校之首。此外,学院毕业生也获得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的青睐。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均为100%。这些毕业生与学院和中心保持良好的往来,将多所国际知名院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改进建议传递回来,为中心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